▲近期諾羅疫情再起,不少人上吐下瀉,苦不堪言。(示意圖/記者林緯平攝)
記者李佳蓉/綜合報導
根據疾管署公布最新統計,上周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衝破30萬,創下10年來新高;群聚方面,過去4周共有398起,其中98.6%檢出為諾羅病毒。擁有「一人得到,全家分享」極強傳染力的諾羅病毒,讓許多人叫苦連天。曾不幸中鏢、一天狂拉10次的兒科醫師傑登衛教腸胃炎「吃對食物好得快」,勸大家別再吃白吐司和稀飯了。
兒科醫師傑登於去年9月曾感染諾羅病毒,發燒加上一天劇烈腹瀉10次,哀號「整個人黏在馬桶上」。他說,諾羅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4~48小時,其症狀五花八門,包括噁心、嘔吐、腹部絞痛、腹瀉(以水瀉不帶血為主)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倦怠及發燒(約一半患者會發燒)。而根據衛福部指引,多數感染者在2~3天內能完全康復,有些人症狀恐持續到10天,但大多不會留下長期後遺症。
傑登指出,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患者的嘔吐物、排泄物及嘔吐或排泄時產生的飛沫,因此提醒大家要注意勤洗手、用稀釋漂白水消毒被污染過的物體表面,並且避免生食。
若不慎得到腸胃炎可以吃什麼?傑登說明,過去腸胃炎都建議要空腹別進食,但研究發現,在不嘔吐且肚子不痛時應盡早開始嘗試進食,透過正確的飲食可幫助腸胃更快恢復,並減少不適感。而他也提醒「別只吃白吐司、白粥」,這些過往建議攝取的食物,事實上營養非常不均衡,反而拖慢恢復速度。
▼醫師娘特地準備的「腹瀉營養餐」,有水煎雞胸肉、馬鈴薯、小黃瓜、洋蔥和蛋。(圖/傑登醫師授權提供)
傑登也分享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5大飲食建議:
1.適量的蛋白質
蛋白質是修復受損腸黏膜和增強免疫力的重要來源,選擇容易消化的低脂肪蛋白質食材,例如水煮蛋、白肉雞肉(去皮)、魚類(清蒸或水煮)。
2.低纖維的食物
纖維對於平時的消化健康很重要,但腸胃炎期間應避免過多的纖維攝取,建議選擇「低纖維」的食物以減少腸胃負擔,例如白米飯、馬鈴薯、燕麥粥或水煮蔬菜(如胡蘿蔔、小黃瓜、南瓜)。
3.足夠的液體
腹瀉和嘔吐會導致體內大量失水,喝溫水或口服電解水來幫助補充電解質。
4.少量多餐
避免一次吃太多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消化和吸收。
5.避免高糖分、乳製品、油膩和辛辣食物
以上食物都容易對腸胃產生刺激,因此在腸胃炎期間應完全避免,以防止惡化症狀。
▼稀釋漂白水消毒液怎麼泡?醫師一張圖秒懂。(圖/傑登醫師授權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