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營養師提醒5大冰箱食安迷思。(圖/達志影像/示意圖)
記者趙于婷/台北報導
冰箱是家裡不可或缺的大型電器,但從以前到現在總是流傳著很多關於冰箱放置食物的迷思,包括「熱的東西放冰箱會壞掉、雞蛋和牛奶不能放冰箱門」等等。對此,營養師一一破除家庭常見「5大冰箱食安迷思」。
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指出,除了食物本身的新鮮度,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「保存溫度」,其實食物不建議在室溫放超過2小時,尤其是在高溫天氣下最好不要放超過1小時,熱菜其實在50至60度,也就是「手摸會燙但不至於燙傷」的時候就可以放冷藏。而有關冰箱迷思,他也列出以下最常見的5大迷思。
1.熱的東西放冰箱會壞掉嗎?
「熱菜冰了容易壞」這個迷思不只台灣有,更被美國政府的食安資訊網列為10大危險食物迷思之一。其實熱菜可以直接冰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建議食物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,而在較高溫度的室溫則要小於1小時。
2.熱食放冰箱,會讓其他菜壞掉?
熱菜直接冰確實會破壞冰箱的冷房狀態,讓周邊的溫度增加後提高冰箱內部食物的細菌滋生機會,但是把菜放冷再冰,這道菜就有可能會長了許多細菌造成身體危害風險,熱菜冷藏會導致冰箱運轉負擔,這和冰箱本身壓縮機夠不夠力、是定頻還是變頻馬達有關,所以考量到以上兩個因素。
建議熱菜、熱湯不要在「非常熱」的狀態下冰進冰箱,可以先降溫至約莫60度,甚至可以容忍到50度後再趕快進冰箱,這是手指碰到會感受到「燙」,但不至於燙傷的溫度,因為低於60度,甚至50度就會進入了食品危害菌快速滋長的階段,趕快進冰箱讓溫度降低至離開危害菌滋長的溫度才是對的。
3.雞蛋、牛奶不能放冰箱門?
以往會認為冰箱門的溫度比較高,而且開開關關的容易失溫,所以保存期限比較短的產品,像是雞蛋和牛奶不能放在冰箱門,避免壞掉。
但現在很多冰箱是以風冷方式做內部冷循環,也有些冰箱有進行實測結果在出風口與冰箱門處,溫度差異僅在0.5度左右,所以不至於影響冰箱門的產品保鮮程度,重點是要避免把食物長期冷藏,越新鮮食用越好,還有開冰箱拿東西的時間不要太久,可以減少冰箱冷空氣溢散的機會。
4.隔夜菜有許多致癌物?
網路盛傳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高,所以吃隔夜菜會致癌,蔬菜的硝酸鹽類確實在經過微生物等等作用後,會大幅讓亞硝酸鹽增加,所以隔夜菜的致癌問題,又回到亞硝酸鹽本身會不會致癌了。
亞硝酸鹽本身不會致癌,是亞硝酸鹽與游離的「二級胺」碰到了才會形成致癌物「亞硝胺」,蔬菜中的硝酸鹽也好、亞硝酸鹽也好,造成人體的風險非常的低。
除此之外,許多研究都指出,亞硝酸鹽代謝之後形成一氧化氮可以讓心血管舒張,與特定的脂肪酸結合後會形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,甚至有研究推測地中海飲食能保護心血管,其中亞硝酸鹽、硝酸鹽也具有一定的角色。
5.隔夜菜的營養會流失?
隔夜菜的營養確實可能會較低,但要分清楚是什麼營養素,是維生素?礦物質?還是蛋白質呢?如果是以三大營養素(碳水化合物、油脂與蛋白質)或是礦物質,並不會有任何理由會減少。
文章來源: ETtoday